一聲編鐘,鏗鏘悠揚,悅耳動聽。4月25日上午,在許昌博物館千年絕響·不朽遺音“許國編鐘回家”展演現場,一聲編鐘響,夢回古許國。展演再現了千百年前許國的古老禮樂文化,這場跨越2500多年的時空對話,讓現場游客體驗了一把夢回千年,感受古老禮樂文化魅力。
“太震撼了,剛剛聽了‘許國編鐘’的演奏,我感覺回到了古代!”來自云南昆明的游客任桂蘭說,今年66歲的任桂蘭是云南省博物館的志愿者,她每到一個城市都要去當地的博物館“打卡”?!皼]想到偶遇‘許國編鐘回家’展演,讓我仿佛穿越回許國?!?/p>
古編鐘,讓歷史可聆聽。許國,春秋戰國時期典型的諸侯小國,是周王室在淮河流域分封的一個重要諸侯國。研究認為,周初古許國的始封地在今許昌市城東18公里處的張潘鎮古城村。
2002年春,在平頂山葉縣舊縣許南公路西側,發現一座春秋時期的大墓,出土青銅編鐘、石編磬、跽坐銅俑、青銅器物等638件文物。在出土青銅器物中有6件帶有銘文“戈”,銘文中有“許公寧之用戈”,標明了墓主為許國第十五世國君許靈公姜寧。
“許國編鐘就出土于此墓,是一套完整的37件多元組合青銅編鐘,它填補了許國歷史研究實證資料,佐證了許國史籍記載,再現了許國周代禮樂文化?!痹S國編鐘研究學者、鄭州大學音樂考古研究院執行院長陳燕介紹說,此套編鐘十分珍貴,是中國青銅編鐘大型多元化組合形成的雛形。它有無脊镈鐘4件、有脊扉棱镈鐘4件,兩種不同形制的镈鐘同出一墓是全國迄今為止出土音樂文物之唯一。該套編鐘形制與紋飾有中原文化特征,又兼備楚文化屬性,這在迄今已知先秦青銅編鐘史料中極為罕見,在規模上僅次于曾侯乙編鐘,但其年代則早出曾侯乙編鐘百余年,價值非凡。
據了解,此次“許國編鐘回家”展演,在許昌第十四屆三國文化旅游周期間,將展演三天,4月25日至27日,每天展演三場。
責任編輯:
網友評論